解析进口冻品阳性事件对水产、海鲜价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26
新冠疫情逐步控制后,越南虾类及其加工产品成为水产养殖部门中反弹最强劲的产业之一。
自11月份以来,进口冻品检测阳性事件日益增加,引起行业内广泛热议,依据各地方政府以及海关总署通报显示,整理发现,11月份以来,全国总共有28起冻品检测阳性事件,涉及地区有山东、山西、天津、江苏、湖北、福建、河南、甘肃、陕西等9大省份,其中检测产品类型以水产、猪肉、牛肉为主,来源地多为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巴西、德国和俄罗斯。
自2020年7月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55次,其中进口冻品检测阳性次数排名前三的来源国分别为厄瓜多尔11次、巴西8次、阿根廷7次。
6-9月检测产品主要以厄瓜多尔的水产为主,进入10月份之后,开始频繁曝出阿根廷和巴西的猪肉、牛肉,以及其他地区水产。11月作为冻品阳性事件爆发的高频月份,引起相关部门以及市场关注,冻品检测阳性事件是否对我国水产海鲜价起到影响,待笔者接下来简单阐述。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水海产品进口数量达444万吨,同比增长30.59%,进口金额达15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从进口品种看,我国主要进口对虾、鳕鱼、龙虾、头足类、蟹类、三文鱼等。俄罗斯、厄瓜多尔、秘鲁、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是我国进口水产品主要的来源地。
通过上述数据发现,俄罗斯、厄瓜多尔、秘鲁、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均是我国水产主要进口国,但大部分国家均出现在进口冻品制品及或包装袋上均检测出阳性的情况。
9月11日,海关总署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的公告,同一境外生产企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第1次和第2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海关分别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期满后自动恢复;同一境外生产企业先后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3次及以上的,海关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4周,期满后自动恢复。
其政策对于11月份以来频繁爆出冻品阳性事件主要来源国来说影响较大,主要是俄罗斯、厄瓜多尔、巴西等部分欧洲和东南亚国家进口产品申报,后续进口水产到港量或将出现明显下滑。而检出阳性的同批次货物也会销毁,订购订单也被同时暂停。
目前进口水产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国内很多地方均出现禁止入市、禁止入库、禁止销售的一刀切政策,甚至很多地区直接封停进口。有业内人士反应,目前向天津、上海港口出来的货物没有冷库敢收。进口水产各地情况都非常糟糕,无处可放,无地敢销。即使上市售卖,销量不及往期一半。主要还以餐饮等消费居多,零售量消减明显。
与之相反的,冻品检测阳性事件或许对我国国产水产、海鲜价格起到支撑作用,由于进口水产在国内各大市场、超市被封停,国产水产等就成为抢手货。
一位小龙虾贸易商表示:最近小龙虾都是被抢售一空,断货很久了。虽然零售端对水产品采购热情稍微消减,但基本销售量还在。另外,由于我国春节传统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如果冷链进口食品检出情况还是如此的话,水产供应不足或还会使价格进一步上涨。
5月份以来,餐饮行业逐渐恢复生产,降幅持续收窄。虽然10月我国餐饮收入实现年内同比首次转正,但是由于冷链食品不断检出阳性,消费者这段时间内可能会望而却步,但随着我国加强检疫力度等等针对冷链措施增加,进口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后,消费也将会缓慢上涨。
目前消费者已经了解到水产品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不是感染已经逐步普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也多次表示,鱼类不会感染新冠病毒,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通过鱼类传播给人类的传染性疾病。
另外,从民众基础层面来讲:国内目前的海鲜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消费份额占比逐渐扩大。一线城市稳步增长,二、三线城市紧跟不断扩张。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消费市场预计未来将持续扩容。
无论是从整体消费频率还是消费人群基数来看,中国的海鲜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所以未来海鲜需求仍是衡量水产价格走势和行业前景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文章转载自:冻品攻略,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