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们吃了多少鱼?产量、进口量、市场趋势,数据看中国海产消费的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9-10-24来源:“顺景发”(ID:Sunkfa)
到2018年,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产生产国,产量为6458万吨。这一产量与2017年的6445万吨几乎持平。
2017 - 2018年中国海产增长率达到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鉴于水产养殖土地资源有限、国家对水产养殖环保政策出台同时野生捕捞量下降,预计今年我国海产产量持平或小幅下降。
自2016年,水产养殖面积的扩张实际上已经停止。水产养殖产量从养殖面积扩张向科学化单位增长过度,从而在2019年整体适度增长。
近年来,中国的海产品进口一直处于历史高位,2018年随着增值海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加工再出口原料需求大大推动了中国海产进口体量。根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54.42万吨,总额371.8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33%和14.44%,进出口总量和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贸易顺差74.65亿美元,同比收窄23.39亿美元。然而,增值海产品的出口生产预计将受到国际贸易、劳动力紧张和投入成本增加的限制。
另外国内海鲜消费需求也依然强劲,民众对海产的认知不断增强使中国的中产阶级更喜欢野生捕捞的产品。而中国降低部分海产品的进口关税也将鼓励更多的国内产品进口消费。前景最好的进口产品包括三文鱼、银鳕鱼、长寿鱼、大比目鱼、鲽鱼、虾和对虾,以及价格较高的鲜活进口海鲜,如龙虾、帝王蟹、珍宝蟹等。
海产品产量增长趋于平缓
据估计,2018年中国的海产品产量为6458万吨,与2017年的6445万吨基本持平。其中,野生海产品产量下降了50万吨,人工养殖海产品增加了60万吨,野生捕捞约占总体产量的四分之一。
2019年,野生捕捞海鲜产量预计将保持停滞不前,而且养殖海产品的增长将受到有限的水资源和环境的挑战的担忧。根据第三次中国农业普查,国家统计局进行了调整前几年的海产品生产数据。
2014-2019年中国海产产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捕获量有限,野生海产品的生产日益受到挑战。2018年前11个月,总产量下降了5.6%根据《海洋渔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将压缩远洋捕捞船只并强制实行“零增长”。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渔业的监管4千多艘渔船被暂停作业,3万多艘非法渔船被销毁。2018年,国内水域实施夏季休渔由二至三个月(视乎地区而定)扩展至三至四个月(由五月一日至八月中或九月初,视乎地区而定)。同时禁止在河流和湖泊捕鱼,例如四个月的长江和珠江的春季休渔,促进了国内河流湖泊生态的恢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2017年占世界养殖海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二。2017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4906万吨,到2018年,养殖产品的总产量估计为4991.06万吨,占中国海产品产量的77.29%。
养殖海产品增长率的下降反映出由于政府加强了环境法规的执行,用于水产养殖的水资源没有扩大。由于预计国内对海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加上渔获量预计将下降,中国海产品的养殖量预计在2018年以后将保持温和增长,增长最有可能通过技术革新而不是扩大水资源的使用来实现。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海鲜进口增长迅猛
2018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522.22万吨,进口额148.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6.64%和30.99%。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量113.83万吨,进口额28.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8.55%和15.40%。其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主要供国内食用)产品进口量160.24万吨,进口额76.7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21%和80.21%。
俄罗斯仍是中国最大的海鲜供应国。青岛和大连仍然是两个最大的海鲜到达港。消费者青睐的进口海鲜种类包括银鳕鱼和大比目鱼,以及活的品种,如龙虾和蟹类。
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上涨,进口量额分别增加8.24%和42.85%,其中冻鳕鱼、冻三文鱼、蟹类等进口量额涨幅较大;从东盟进口量额同比分别增加30.01%和54.09%,其中自越南进口量额大增;从澳大利亚和厄瓜多尔进口额同比分别增加115.11%和177.97%,激增品种分别为龙虾和对虾。
专家认为,新增的进口商品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而不是用于加工再出口。自2017年起,中国对部分海产品实施最惠国关税减免鼓励进口这些物种供国内消费。南美白对虾和阿根廷红虾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在2018年,鱼片进口同比增长76%,达到14.1万吨。来自越南的冷冻鱼片占75%,其中绝大部分是巴沙鱼片。
2016-2018年中国虾类进口趋势对比
进口海鲜越来越实惠,海鲜消费前景大
2018年中国海鲜消费继续增长。2019年猪瘟对主要供应的影响将对海鲜消费的进一步增长有所推动。
据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的人均海产品消费量最高,海产品一直是蛋白质的传统来源,在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也是如此。
近年来中国人均海鲜、肉禽类产品消费趋势
传统上,中国消费者更喜欢鲜活海鲜,而不是加工食品,国内加工海产品消费量与总体海产品消费相比较小。然而,由于中国加工、分销和冷链系统的改善,以及消费者对以海鲜为特色的更多样化和营养饮食的兴趣,加工海鲜的消费量预计将稳步上升。
消费、政策、供应链合力推动中国市场前景光明
民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习惯的养成支撑消费升级的社会基础不断夯实,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水产品的需求和购买力日益提升,促进我国水产品进口稳定增长。
各项自贸协定及经贸合作协议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水产品外贸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各项自贸协定工作稳步推进,包括与智利、新加坡正式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与格鲁吉亚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等。优惠贸易安排方面还正式签署《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进一步减少了欧亚地区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我与联盟及其成员国水产品企业和人民带来实惠。
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水产品进出口总量额同比分别增加6.68%和35.65%,达127.33万吨和27.81亿美元。据统计,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进出口总量311.43万吨,进出口总额90.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1.59%和26.27%,高于同年我国水产品贸易整体增速。
加强打击水产走私,正关产品数量飙升。
2018年,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走私“国门利剑2018”联合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冻品走私犯罪活动,连续侦破重特大案件。例如,4月2日,广州海关通报一宗三文鱼走私案案值超过6亿元;11月29日,海关总署通报“607”打击冻水产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涉案走私团伙16个,查证涉案走私冻水产品3.07万吨,初估案值14.5亿元,2019年1月28日成功打掉一个涉案26.8亿元的冷冻海产品走私特大团伙。
在严打高压态势下,猖獗的走私得到遏制,正关水产品量额齐增,市场环境更为公平公正。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以质量求发展、以速度求发展、以开放促发展的变革过程,越来越多的优质海产原产国进入这个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国,为增长乏力的世界提供更多的利益和机遇。